1.線上金流是什麼? 以及如何運作?
(A)傳統金流方式:
線上金流服務尚未發達前,以往在網路上買東西的付款方式只會有 ATM 轉帳、傳真刷卡、現金付款三種,
(1)第一種 ATM 轉帳
消費者還得特地至 ATM 付款,且完成後需要回傳收據,或是填寫匯款帳號後 5 碼,好讓店家進行對帳。
缺點:
當單日訂單量較多時,對帳時間相對較長,而消費者付款後等待收貨的時間也被拉長,是非常沒有效率的。且在某一個過程中,都有可能讓消費者放棄購買。
(2)第二種 傳真刷卡
店家得先與相對應的銀行簽約,才能擁有此項服務。
缺點:
客人還是得先於消費前填寫授權同意書,同樣麻煩且有個資疑慮。
(3)第三種 現金付款
方式可以是面交付款、店面付款取貨或是業務直接送貨代收。
缺點:
在消費者都還沒付錢時,取消訂單的機率也相對高。
整體而言,上三種方式皆無法提升電子商務的商品轉換率與訂單完成率。而線上金流服務的出現,就是要解決這些痛點。
(B)電商線上金流:
線上金流服務除了提供穩定、安全的系統,也讓店家更方便收款,人工對帳的繁雜事物皆交給系統自行處理;消費者付款方式也更加多元、快速,讓衝動性消費的可能性大幅提升。現今的付款方式有很多種,例如
信用卡線上刷卡 (一次付清 / 分期付款 / 定期定額 / 紅利折抵)
虛擬帳號
Web ATM 付款 (須擁有讀卡機)
超商條碼代收 (列印條碼,至超商繳費)
超商機台交款 (產生代碼,至超商機台列印繳費單)
超商貨到付款 (分為 7-11 與 ezship[全家/OK/萊爾富])
宅配貨到付款 (黑貓、大嘴鳥物流…)
行動支付付款、虛擬貨幣付款 (比特幣、以太幣…) 等
《 消費者付款方式&線上金流平台運作流程 》
上述提的是消費者付款方式,而店家主要是如何收到款項的呢?以下圖為例,只要當消費者藉由線上付款方式購買後,大部分的金流皆是由銀行進行撥款的動作。
《 商家、線上金流平台與銀行 金流運作流程 》
若消費者是在第三方電商平台購買,如:蝦皮拍賣、PChome 商店街、YAHOO 超級商城,則銀行會先撥款給第三方平台,再由第三方平台抽成後 (YAHOO 超級商城抽 3.2%~8%、MOMO商城抽 2.5%~5%、PChome 商店街抽 2%~5%、蝦皮商城抽 5%),將剩餘的款項撥給商家。
消費者若時直接在品牌的官網購物,且該品牌官網是由系統商 (91APP) 所提供,則銀行的撥款對象則是系統商或是金流整合平台 (紅陽、綠界、藍新),再由系統商撥款給商家。
另外若品牌官網是商家自行架站維運的話,金流大多只需要過金流服務商,即能拿到款項 (部分系統商也是如次,e.g. SHOPLINE、QDM)。
2.何謂電子支付、第三方支付、行動支付、電子票證?
電子支付、第三方支付與電子票證在台灣因為法令的關係,主要為三個不同的體系。
而其中「電子支付」與「第三方支付」是最容易搞混的名詞,其實可以轉帳的即是電子支付,而不可以轉帳、儲值的則為第三方支付。所以說,電子支付一定是第三方支付,但第三方支付則不一定是電子支付。
(1) 電子支付:
以網路或電子支付平臺為中介,消費者向商家選購商品後,先以支付工具(如信用卡、銀行帳戶轉帳、預先儲值等)將款項交由電子支付機構代為收取,再由該電子支付機構將款項代為交付予商家之交易過程。電子支付除了能提供第三方支付代收付功能,還可以提供「轉帳」、「儲值」等業務。
目前經許可之電子支付機構:
兼營電子支付機構:即金融機構共 22 家,包含 1 家郵局及21 家銀行。
專營電子支付機構:即非金融機構共 5 家,分別為 歐付寶、橘子支、國際連、智付寶、台灣支付 這 5 家廠商取得電子支付執照,其主管機關為金管會,受《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》規範。
(2) 第三方支付:
台灣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可追溯至 1990 年代末期相繼成立的紅綠藍三間公司,分別是 1996 年綠界、1998 年紅陽、2000 年藍新。
大多因為提供電子商務網站建置服務,所提供的代收代付機制,讓店家不用一家一家跟銀行簽刷卡收單合約。簡言之,當消費者跟商家買東西,客人先把錢放到第三方平台,等到商家出貨成功後,且客人認為商品沒有問題時,第三方平台再撥款給商家,這叫做第三方支付,只能夠做代收付,其價值在於保障雙方權益及交易過程的安全。
(3) 電子票證:
可以儲值,但不可以轉帳的就是電子票證,例如:悠遊卡、一卡通或各種商店發行的儲值卡。
(4) 行動支付:
簡單說即是使用行動裝置進行付款的服務。
在不需使用現金、支票或信用卡的情況下,消費者可支付各項服務或數位及實體商品的費用。行動支付又可分為遠端支付 (電子商務、行動商務) 和近端支付 (需要進行感應的支付方式,如 NFC 手機信用卡、Apple Pay),各有不同的技術平台支援。[註]NFC (Near-field Communication) 近距離無線通訊。
白話一些也可以稱作數位信用卡,Apple Pay 的金流並沒有停留在 Apple,所以也不是第三方支付,因為是種數位信用卡,金額直接從買方在發卡行的帳戶,直接到賣方在收單行的帳戶。Apple Pay 不只是線下商店可以用,它更大的價值,反而是線上的商店,尤其是 App 內購物。透過信用卡的 Token 化,加上指紋辨識。進而解決消費者擔心卡號外洩的問題,即使是小型網站或者新創 App 還是能放心的使用信用卡購物。